加强军事供应链管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我军后勤发展,提高保障能力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军事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研究可主要着力以下方面: 一、军事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电话录音卡
军事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研究是军事供应链管理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与其他理论区别的边界。主要包括军事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结构模型、主要类型、核心理念、集成层次、具体目标和保障效应等,还可以用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对军事供应链管理进行深入地经济学机理分析,寻找军事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支撑。
军事供应链是军事物资供应过程中,军事物资经由军事物资供应商、军事物资供应部门、各级军事物流中心抵达部队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军事供应链的集成层次可分为信息集成、计划同步、流程协同、模式重构。军事供应链的集成类型可分为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外部集成指军民兼容大后勤,内部集成是指三军大联勤。电话录音卡价格
军事供应链管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军事供应链进行的系统管理。从军事物资供应商开始,经由军队物资供应部门、战略级军事物流基地、战役级军事物流中心、战术级军事物流中心,直到部队最终用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军事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化管理。
军事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有系统综合集成、信息互联互用、部队用户至上、反应实时迅捷、战略合作共赢等,军事供应链管理具有规模保障效应、聚集保障效应、范围保障效应、速度保障效应、网络保障效应等保障效应,军事供应链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寻求建立军事供应链上的军事物资供应部门、战略级军事物流基地、战役级军事物流中心,战术级军事物流中心以及部队用户间的紧密协作关系,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及浪费,实现军事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
二、军事供应链体制设置与流程再造研究电话录音卡报价
未来信息化战争是诸军兵种整体作战能力和武器装备系统效能的较量,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征。我军后勤保障体制经过联勤改革虽有所改善,但“小而全”的低效状况尚存,耦合机能较差,一体化程度偏低,军事供应链保障环节过多,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现在的战区联勤仍属联勤的初级阶段。未来几年要把战区联勤推进到联勤高级阶段,彻底打破军兵种分勤、通专用分供的界限,跳出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的原有模式,减少后勤保障层次,扩大联勤范围,增强联勤力度,建立完善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度一体化的联合保障。以军区为基础的联勤体制,不论实现何种形式、何种程度的三军一体化,其后勤资源最多只能做到在军区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要实现在全国、全军范围的最优配置,必须加强军事供应链的横向集成和纵向集成,实现三军一体、通专一体、统管供用、两线合一的“大联勤”保障体制。在保障层次上,减少保障机构中间层次,缩减军事供应链的保障环节,改变单一军种为主导和局部区域为基础的格局,使三军部队在联勤机构下处于平等地位,在体制设置上体现联勤部门与三军部队“等距等同”,同等距离,同等对待,使其真正属于三军、面向三军、服务三军、保障三军。
纵向上整合战术后勤、战役后勤、战略后勤等军事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横向上综合物资供应(包括军事物资的设计与研制、采购、储存、配送、处置等)、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保障职能,使整个军事供应链实现最大程度地协调一致和无缝运作,实现战略,战役、战术后勤力量由橄榄型结构向哑铃型结构的转变,促进军事供应链上的所有后勤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三、军事供应链管理下的战略采购管理研究电话录音系统报价
战略采购管理是军事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军事物资采购是军事供应链的初始环节,事关军事供应链管理全局。军队物资战略采购在政策制定上涉及到政府部门和军队司、政、后、装四大系统;在业务关系上涉及到财务、军需物油、营房、卫生等业务部门;在制度落实上,涉及总部机关、各大单位和部队用户,操作起来极为复杂。采购法规的制定、采购目录的拟制、采购活动的职能划分、采购关系的协调等工作,都需要军队内部供应链上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应努力借鉴地方或外军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军实际,从军事供应链管理的高度重新审视军事物资采购,不断改进军事物资采购的各项管理工作,实施军事物资战略采购,增强军事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
要在充分了解军事物资供应商资源,全面把握部队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电子采购手段,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和谐的军队内部供应链协作关系。军事物资战略采购坚持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集中采购比例较高。军事物资战略采购力图摈弃传统采购模式下所采购的军事物资的质量、规格、品牌等不统一,良莠不齐,随意性大等问题,要求建立较为科学实用的军事物资战略采购目录,从全军统一的军事物资供应商数据库中选择备选供应商,实施以邀请招标为主的采购方式,最终实现提高军事物资采购整体效益、降低军事物资采购总成本的根本目标。
四、军事供应链管理下的储备优化研究
目前我军物资储备存在储备体系条块分割、储备规模难言适度、储备结构不尽合理、储备布局散乱无序、储备周期总体偏长、储备方式不够科学、储备理论相对滞后等问题,军事供应链管理主要应考虑军事物资储备规模、结构、布局、周期等方面的优化。军事供应链管理要求进行储备观念的深刻变革,应变“分散储备”为“基地储备”、变“模糊储备”为“精确储备”、变“被动死储”为“主动活储”、变“军队独储”为“军地联储”、变“实物储备”为“物技结合”、变“静态储备”为“动态储备”、变“橄榄型储备”为“哑铃型储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军事供应链管理下军事物资储备优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五、军事供应链管理条件下的军事物流基地建设研究
目前军队仓库三军自成体系、分布点散面大、重点不突出,规模普遍偏小,总体布局极不合理,规模效益不明显,不符合军事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军事物流基地是面向全军实施全方位后勤支援的战略拳头力量,是军事供应链上承前启后的中心环节,在未来信息化战争联勤保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军事物流基地不仅能充分体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军事供应链总成本,而且有利于精简后勤保障实体,简化军事供应链流程,推进军队后勤保障实体由力量型向速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分散型向规模型的转变。军事物流基地的保障范围值得研究,不仅包括仓储、包装、运输和物流信息交换功能,还可考虑增加订单处理、维修、保养和配送功能,甚至可以研究军事物资采购局、军代处等某些职能与其合并的可能性。
六、军事物资供应部门的核心业务转变
随着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深入,军事物资供应部门的许多非核心业务正向适度外包的方向前行,而军事物资供应部门作为整个军事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应重新确立自身的核心业务,由原来的事无巨细全面负责转变为对军事供应链实施全过程的控制、监管和优化,转变为军事物资供应活动的规范化、高效化运作。
应加强对军事物资供应商的全面管理。军事物资供应商综合选择与评价可按以下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军事物资供应的市场环境、明确军事物资供应商选择目标、确立军事物资供应商评价标准、组建军事物资供应商评估小组、邀请军事物资供应商参与评估、评价军事物资供应商实际绩效、构建军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在确定军事物资供应商之前,应该进行资格认证与考核。平时应加强对军事物资供应商的动态管理,采取必要的激励和惩戒措施,谋求与军事物资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另外,军事物资供应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为了削弱军事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应进行科学的部队用户需求预测,努力澄清军事供应链各保障环节及其相互之间的“需求迷雾”。军队物资供应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部队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好的产品与服务提供给部队用户。
七、军事供应链信息化建设研究
军事供应链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军事物资供应模式由“低效供应型”向“快速反应型”转变,保障重点由数量规模型向基于信息的质量效能型转变。军事供应链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素包括军事供应链信息化发展规划、军事供应链信息化标准规范、军事供应链信息资源、军事供应链信息网络、信息化军事物流装备、军事供应链信息技术、军事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和军事供应链信息化人才队伍。
目前我军供应链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顶层设计相对缺乏、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信息安全挑战严峻、信息系统通用性差、信息人才相对稀缺等现实问题,应注重搞好军事供应链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强军事供应链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工作、加强军事供应链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军事供应链信息资源建设、加快军事物流装备信息化建设、加强军事供应链管理应用软件开发、强化军事供应链信息安全管理、锻造素质优良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建立基于军事供应链管理的高度集成、充分透明的军事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吸收现有各孤立管理模块的优势,真正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另外,应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供应链中的广泛应用,坚持军地一体、平战结合,依托地方高新企业、科研院所和部队有关研究机构,结合部队用户的特殊情况,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